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| EN
人文

勤修四摄 力行慈悲利他

“人寿百岁,不起善愿,不如一日,发行四弘”高老师引述《大法句经》的一段经文讲解“四弘誓愿与自我超越”,鼓励人人发菩提心,立弘誓愿。


SG200191027 CHA HDL 031
高明智老师(左三)以案例分享、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委员慈诚培训课。

“《善护》讲述早期证严法师于1966年到1977年,带领弟子走访贫病个案,那时也是慈济慈善志业的开端。”志工徐敦盈娓娓道来《善护》书中内容以及慈济一路走来的艰辛与筚路蓝缕,这一切都值得每位慈济志工去了解,莫忘那一年、那一念、那一人。

2019年10月27日,慈济基金会(新加坡)举办培训委员慈诚培训课,共有六百人参与。除了介绍《善护》这本书,新加坡慈济更邀请来自台湾的高明智老师担任讲师。高老师以简单易懂的生活案例,分享“四摄法”、“四弘誓愿与自我超越”和《三十七助道品》,期待人人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。

SG200191027 CHA HDL 004

如今对于讲求高效率的时代,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冷淡,团队合作共事也面临更多挑战。高老师针对志工在访视路上,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,分享“用四摄法领导团队”,希望彼此达到双赢的局面。

“四摄是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,是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。”高老师提出管理就是要做到修己、安人、成事、永续,每一个成功的活动背后都有四摄法的足迹,同时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,譬如布施是面目无嗔;爱语是柔和善顺;利行是不怕苦、不畏难;同事是待人要有平等心,爱人如爱己。

资深访视志工王添辉热爱访视工作,长期在访视中耕耘,最近因家业而有所停顿,在访视路上也面对一些困难。听了四摄法后,他说:“团队能发挥大力量,凡事要从自己做起,不断检视和改变自己,才能安人、成事、永续。”

“人寿百岁,不起善愿,不如一日,发行四弘”,高老师引述《大法句经》的一段经文讲解“四弘誓愿与自我超越”,鼓励人人发菩提心,立弘誓愿,在修行路上若不敢发愿,就像没有方向,很难恒持走下去。

高老师提及特蕾莎修女(Mother Teresa)说的一句话“爱,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见自己的责任”,这句话引起学员章爱玉的共鸣,她表示慈济志工对于付出都常说“在做本分事”,然而能真正做到本分事就不容易了,所以深感修行就是要发愿,在别人有需要时,就要勇敢站出来。

高老师续谈《三十七助道品》,内容包含“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”,共有三十七项修道要目,为佛法精要基础。

“为何竹筒岁月可以跟三十七道品结合?”高老师现场提出问题,请每组进行讨论。其中一组的代表学员郭梅桂分享竹筒岁月跟“七觉支”很契合,因为投竹筒起了善念(念觉支),选择投竹筒也是在行善(择法觉分),身行好事后就会精进(精进觉分),进而起欢喜心和感到轻安自在(喜觉分、除觉分),在布施中感到安定(定觉分)。

SG200191027 CHA HDL 023

SG200191027 CHA HDL 037
郭梅桂分享投竹筒的举动,都是利人利己的。

课程中,学员无不用心当下,透过高老师举出的案例进行讨论及反思。学员蔡惠萍表示,在做练习和检视表时,发现做慈济事的分数较高,反而很难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,所以要时时警惕自己,学习将所学佛法与日常生活相结合。

丰富的课程内容,期待人人在行走菩萨道能更为顺畅,同时做到慈悲利他。最后,新加坡慈济执行长刘瑞士鼓励人人要发大心、立大愿,共同铺平人间路,让大爱永续狮城。


延伸阅读